国际炼焦煤价格创近期新低。
兖州煤业财务总监吴玉祥上月亦坦言,兖煤澳洲全年销售或较原本目标略低。该矿年产能约500万吨,去年度实际产量为350万吨,主要煤种为供应电力客户的低灰分、低硫分次烟煤,并生产少量供应冶金客户和工业客户的块煤。

受累澳洲业务未如理想,尽管兖煤上半年业绩增长冠绝全行,其股价仍然由8月初的30.25元下挫41.8%至昨天的17.6元。西农木炭公司则拥有把低等级煤炭加工成煤焦的技术,可替换某些工业用的煤和碳质产品。料为明年分拆铺路普力马煤矿公司从事煤炭勘探、生产及加工业务,其普力马露天煤矿位于珀斯市以南约200公里,资源量约5.35亿吨,煤炭储量约1.38亿吨兖州煤业财务总监吴玉祥上月亦坦言,兖煤澳洲全年销售或较原本目标略低。销售方面,则受累于韩国客户取消订单及日本进口持续下降,上半年仅销售470万吨,占全年目标1,200万吨不足四成。
兖州煤业正计划于明年把澳洲业务兖煤澳洲分拆上市,因此近年积极在澳洲物色收购,上月刚以2.025亿澳元收购澳洲新泰克,连同这一次收购,均被认为是为分拆铺路,集团亦直指这是为优化澳洲资产组合,补助现时的生产经营项目。集团昨日宣布,旗下兖煤澳洲与澳洲西农公司签订协议,集团将以2.968亿澳元(约22.9亿港元)收购西农公司旗下的普力马煤矿公司及西农木炭公司,以增加资源储备。提高煤矸石、矿井水、瓦斯和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煤炭结构调整带来的新机遇。陕西省作为全国第三产煤大省,应大力培育、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从政策上、资源获取上、小煤矿整合上予以倾斜,着力把陕煤化集团培育成为全国三大煤炭集团之一。大力发展煤化工主导产业,扎实推进陕煤化集团煤化工产业发展、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延长延安煤油气深度开发、靖边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资源转化项目,占领行业发展制高点,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工产业园区。陕北的神府煤田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从各自角度出发制定煤炭行业管理政策或管理办法,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同时,为实现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其中陕煤化集团参(控)股电力装机容量突破500万千瓦,化工主要产品产量完成近500万吨,有15项煤化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MTOⅡ科研成果入选2010中国十大科技新闻,4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是构建专业化统一销售体系。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理念,按照杜绝重特大事故抓高瓦斯大矿,减少一般事故总量抓小煤矿的思路,把瓦斯超限、违章作业等事故苗头和隐患当作事故对待,严防死守、警钟长鸣,努力实现安全零事故、零死亡。十二五末,随着陕西两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铁路网络和两环三纵七横六辐射高速公路网的建成,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5500公里,区位优势将一步凸现。
近几年国家法规明文规定和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煤炭企业税费名目繁多,据统计,2010年陕西各种税费项目已高达30多种,其中国家法规明文规定应缴纳的税费17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高标准、高水平建设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加快大集团建设,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60%以上。五是煤炭运输条件改善的机遇。且煤炭生产越来越向晋陕蒙宁等西部地区集中,煤炭生产供应区与主要消费区的距离增加,煤炭结构性过剩的压力加大。
在煤炭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将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西部将大力推进神东、陕北、黄陇和宁东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小煤矿343处,淘汰落后产能2500万吨,小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850处减少到2010年的296处,减少65%,资源整合成效显著。

在国家和省政府的推动下,陕西的煤炭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陕北、黄陇等大型煤炭基地集群发展、循环发展初具规模,上下游产业相互参股、合作、渗透、一体化联合经营趋势明显。六是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二是区位优势:陕西在地理位置上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省份。同时,进口煤炭持续增长,电力等各大行业加速进军煤炭开发领域,将会打破现有的市场供应格局,给全国和陕西省煤炭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带来冲击。围绕增加销售收入和减轻运输销售压力,以市场需求和效益最大化为导向,促进产品结构调整、资源结构优化和产业链条延伸。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陕西省煤炭市场发展的经验和不足,正确研判和把握十二五时期陕西省煤炭市场发展趋势,对于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陕西省由煤炭资源大省向煤炭经济强省转变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和十二五规划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是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安全生产压力加大。充分利用国家煤炭资源整合的政策导向,深入推进以省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兼并重组工作,提升大集团的产能规模,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生产集约化水平。
五大机遇: 一是区域发展及能源政策机遇。我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面临技术、资金、人才、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
一是珍惜资源,加大煤炭深度转化力度。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新线投产总规模将达3万公里,安排铁路投资约2.8万亿元,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12万公里左右。
二是煤炭工业转变发展方式面临挑战。煤炭行业实行分散管理后,集中统一管理的力度被严重削弱,形成了国家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分层次、分级管理的局面,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高度重视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植被枯死、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四)保护环境、集约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煤炭行业低碳、安全、健康发展水平,克服环境承受能力差、污染严重、管理弱化问题,提高行业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积极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三)科技引领、人才强企,促进产学研结合,走科技兴煤、科技兴安之路鼓励煤炭企业加强与专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利用科技与人才优势,注重科技创新,走产学研结合、科技兴煤、科技兴安、人才强企、安全发展之路。虽然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增幅会有所回落,但总量还将保持增长,预计到2015年全国煤炭总产量将达38亿吨以上,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
同时,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煤矿安全和矿区环境治理成本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省内外煤炭市场价格逐步接轨,煤炭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较好地保障了省内外煤炭市场需求,促进了陕西省和区域经济发展。
同时,从促进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清理不合理税费,减轻行业负担。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
税费的增加和各类地方摊派,加大了煤炭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三是继续加快全省煤炭产能建设。
要积极利用省内外、国内外的各种资源、各个市场,加强横向战略合作,加快上下游市场布局,着力构建八大营销战略新体系,奠定陕西煤炭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煤炭稳定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加快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page](一)利用优势、把握机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走大基地、大集团、园区化发展之路抢抓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陕西省煤炭资源的独特优势,走大基地、大集团、园区化发展之路,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
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力争达到50%以上。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研究和建立了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了煤炭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等长效机制,统筹兼顾了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
依托煤炭资源优势,采用煤电化一体化方式建设大型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关联紧密、企业高度集群、资源集约利用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格局由以煤炭为主向煤基多元化及产业高级化转型。陕西距华东、华中、西南等重点煤炭调入区域,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运距短、运输费用相对较低,较蒙西、新疆、宁夏、甘肃等省煤炭东出、南下,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二是煤炭总量增长的机遇。一是建立煤炭产业科技试验区,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 |